内地丶香港丶美国保险对比:中高净值人士如何配置商业保险(一)
健康保险篇
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丶政府基建支出高企丶居民消费意识和保险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丶金融保险领域的科技创新,将使中国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瑞士再保险研究院「Swiss Re Institute」发布的数据预测,中国保险市场将在未来的15年翻两番,达到2.36万亿美元。增速将远超过目前全球领先的美国,中国在全球保险市场的份额从2018年的11%增长至22%。中国保险市场的春天:健康险业务蓬勃发展丶保险产品不断创新迭代过去30年的经济繁荣使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摇篮到墓地”的社会化医疗体系也极大的提高了人均寿命,降低了产妇的死亡率。但这一体系仍然无法支持中国将近14亿的人口!
理论上,95%以上的中国人能够享受到社保医疗体系的服务,但现实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与那些顶级城市医院相比,普通城镇的医疗服务微不足道;加上户籍制度要求居民在所户籍所在地就医才能享受社保。这些不平衡与户籍地区限制,使得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仍然面临保障缺口,看病难丶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纽约时报近期播出的纪录片《中国的医疗制度危机》赤裸裸的展现了一个连初级医疗保健系统都不够健全的现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每6,666人才有1名全科医生,而国际标准是不超过2000比1。医院人手不足,人满为患。专科医生的工作量过大,每天最多看200个病人,是美国医生的7 倍。在中国,目前个人医疗费用支出「自付」超过30%,仍然高于发达国家。在美国的平均自付额比例为10%左右。
各国的医疗保险模式不同,医疗费用支出结构也大不相同,中国老百姓的个人医疗支出负担重,保障力度远远不足。保障规划是所有理财计划的根本,是人生的保护伞。除了预留一定的应急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外,完整的保险计划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普通收入家庭来说,本身没有太多的现金储蓄,基本的保险配置变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了。完整的保险计划最核心的部分包括普通商业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 普通商业医疗保险(百万医疗)在社保基础上,作为提高治疗费用给付比例的一种中等收费保险,提高了治疗费用的给付比例,是基本社保的有力补充;· 重大疾病保险是以合同内约定的重大疾病发生为理赔条件的疾病保险,在重疾发生时提供医疗费用和收入损失的补偿。· 除此之外根据家庭的财务状况选择基本的寿险,如定期寿险,和意外险也非常重要,为家庭构筑起一道低于风雨的坚实“长城”。对于中中高净值人群来说,所积累的财富是能够覆盖基本医疗成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通过保险产品来转嫁风险和传承财富。中高净值人群对于疾病风险时,一方面是需要通过保险来分摊医疗费用,另一方面是需要借助保险机构来获取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拥有一个遍布中国乃至于全世界的强大医疗体系网络。自2012年医改已来,为了提供更全面的商业健康保险计划,各大保险公司都在建立自己的高质量医疗/医院网络,为患者提供社保和传统医疗保险产品所缺失的关键要素:便捷丶可靠并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其中多加跨国公司的表现尤为突出:万欣和「MSH」,迄今已将大约1800家医院和诊所纳入其报销网络。 美国信诺集团「Cigna」和招商信诺(信诺和招商银行的合资公司)旗下的高端医疗险直付医院已超过700多家,覆盖全国55个城市。保柏「BUPA」则为上海和北京的顶尖医院提供医疗质量认证 ,以便了解这些医院的运营情况。健康保险是个人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论是中产还是中高净值家庭,就算是家境殷实,为未必能承担起高额的医疗费用。即便是一些已经移民海外的中高净值家庭,如果一年中仍有个把月在国内居住,结合实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国内还是非常必须的。国内的商业医疗保险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从产品设计丶核保定价丶核赔理赔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且产品的迭代更新也更符合在国人健康风险管理的需求。 如何选择医疗保险?
在医疗保险在所在地(在哪里生活在哪里)投保
在财富积累的同时,中高净值家庭的保险意识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和提升。健康风险成为了中高净值人群最为关注的风险之一,在追求更好生活品质的同时,他们对于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中高净值客户选择利用重疾医疗保险或是高端医疗保险产品,通过保险的高杠杆,用比较少的保费去撬动一个足够大的保额。
中国的保险市场始终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但也正在高速的发展中,尤其是商业医疗保险(百万医疗)丶重疾保险丶高端医疗保险这类的健康险。对于健康险的选择,应首先考虑投保人在哪里生活。如果长期在国内生活,建议选择国内的健康医疗保险和(内地或者香港的)高端医疗保险,更适合国内客人的需求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对于已经移民的中高净值家庭则建议投保当地的医疗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