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登录
首页
华人论坛
商家点评
How视频
本地特价
直播
联系我们
气候人文>>
你的理念经得起推敲吗?
发布于: 2019/05/20 3:17 pm
回复
收藏
点赞
众所周知,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所有社会现象,包括为人处事丶经商创业丶社会治理等等,这些外在表现都是价值理念在起作用。所以理念的正确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只有正确理念的规范指引,社会才能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人生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修行才能取得理想效果。那么理论的正确性该如何检验呢?本文将结合修行加以说明,供朋友们参考。
一说修行,人们很自然联想到社会上的各种宗教或修炼方法。这是对修行的狭隘解读。那么什么才是修行呢?
修行是修正的意思,就是修正错误思想和行为,从而改变人生态度。人类时刻在总结反思,时时在纠正错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修行。而不在于是否加上“修行”这个标签。所以修行伴随生命的始终和方方面面,包括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修行是要探究事物以及生命的本质,只有站在本质的高度,才能看清万事万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兴衰成败,从而有效掌控社会人生走向。
只有不断修正,才能使思想理念越来越正确,越来越完整,从而全面指导社会人生,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的正确性该如何检验呢?
首先,在理论层面进行验证。比如:从逻辑上看,是否符合逻辑;从现实来看,是否与现实相符;从规律法则的角度,是否违背规律;以及观点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等等。
现结合生活中的观点来加以分析,世面上有这样一种观点:佛道本来现成,不用求,不用学,不需用心。修行方法就是“歇”。只要休息,能歇下来,本来现成的佛道就自然显现。类似说法还有:迷时,如来隐藏;悟时,如来显现。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回归”说和“认同”说。
这个观点的产生源于佛经中的一句话:“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对虚妄的执著追求之心顿然停歇之时,便是走向解脱之路。但是走向解脱,却并不等于已经解脱。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仅仅是“万里长征已经走完了第一步”。
这句话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同样道理,即止恶向善,就有成佛的可能,但并不等于已经成佛。止恶向善,只是走向正途的开始,而不是终点。还需要继续培育善根,同时还要去除曾经的恶习,这样才能最终成就佛道,获得解脱。而持这种观点的人,则把“开始”解读成“终点”;把“因”解读成“果”;把“种子”解读成“果实”。
孰是孰非呢?让我们先拿到现实中试一试,看看什么效果?现实中果实的收获,是从种子开始;还有中间过程的经营管理;同时还要吸收各种养分。才有最终的结果。哪有一开始就是果实的逻辑。这种观点明显与事实不符;既不符合逻辑,又违背规律。
既然说佛道本来现成,那么什么是佛道呢?佛教把众生的生命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境界,其中还受轮回之苦的有“六道”,出离轮回有“四圣道”,即便是四圣道也有境界大小的不同。其中佛道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人们把修证到最高果位的人称为佛或佛陀。那么具体来说,什么佛呢?
佛是觉悟,是具有透彻丶圆满认知的觉悟;佛代表解脱,是堪破一切虚幻,不再被迷惑和束缚的解脱;佛是结果,是心灵之中诸多美德种子最完美的进化结果;成佛是过程,是培育美德丶圆满美德,进而培植智慧的经历。
如果说本来现成,就不用修,也无须歇,说“歇”都是多余。现实中却不停地学,不断地训练如何能“歇”。你说矛盾不矛盾?如果非要“歇”,才能显现的佛道,那还是真正的佛道吗?如果佛还能被隐藏,非得“悟”才能显现,难道说佛没有觉悟?无形在说:佛的境界还不究竟丶不够圆满,所以才会被影响和干扰。果真如此,这样的佛还值得我们学习和向往吗?
只要在现实生活中稍加应用,就可得到验证。为什么还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能说明严重脱离实际,才会得出这样“想当然”的观点。
学习这个法门还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不允许讨论,还不能学习其它。这样一来,只能涂抹它的思想,反复强化,日久就会被这个法的观点牢牢占据头脑,再也听不进其它丶容不进其它。这是什么?这不是典型的思想控制吗?人的思想一旦固化教条,就会排斥丶敌视其它,甚至仇视社会。
为说明这个观点,有人还以经典和高僧大德所说为依据。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看?又该如何学习呢?
圣人出世,开始了正法传承。随着圣人离世,则由传人传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历朝历代的高僧大德,正是这些高僧大德把圣人文化传承至今。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如果再缺乏实证,就会使一个正确完整的文化,一点点偏离正轨,直至精华不在。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末法。
在传播过程中大多依据的是经典,然而经典只有正确解读,才能发挥作用。否则经典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更何况是后人的学习心得,当然包括高僧大德的言论。试想一下:如果经典能够正确解读,如果高僧大德都能正确传播,还会出现末法吗。
所以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要特别谨慎。不能盲信,更不能迷信。要力求实证,多方验证。尤其是经得起现实的检验,如果连现实都不能得到验证,更不要谈其它了。真正的道理,经得起检验,它适合于所有领域和层面。而马虎草率丶不求甚解,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对于传播者,要求就更加严格。发现理念有问题,要勇于面对并及时纠正。而不是持放任态度,将错就错,继续误导大众。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它有损于为人师表的美誉。这种行径,不论如何逃避或掩盖,终究会大白于天下,为人所不齿。人人心中有杆称,时时在称量,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良知的监督与审判。
其次,把理论应用于现实,通过实际作用和效果来判断理念的正确性。如果理念正确,就会取得相应的理想效果。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会使人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心胸越来越宽广;烦恼习气越来越少;幸福感越来越强等。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人口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尤其是品质修养;社会风气整体好转;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社会大众的责任感丶安全感丶信任度等都在逐渐增强;社会各方面逐渐走向良性循环。
另外,他人的观点也是验证自己理念的一种参照。现实中人与人之间避免不了要有沟通交流,只有广开言路,多方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在相互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比如:理念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是否透彻;是否完整等等。而封闭保守丶固执己见,则不利于对思想理念的验证,而这种表现也恰恰说明其理念缺乏包容性,而缺乏包容性的原因是不通透。所以在相互对照中可以检验理念的正确性丶完整性和通透性。
只有切入本质的理论,才能从根本上认识问题丶解决问题。否则就会有局限性。如果理论不通透,就会出现这样的现实问题:即说的好,却做不到。
现实中有的学说虽然称为思想,却只是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比如:不生气丶不上火丶不怨人等等。这些都不是思想,而是典型的行为学。也难怪一直在这样说,却做不好,原因是不知其所以然。就像割草,见草就割,根却未除。
也有很多人在倡导:人要爱丶要包容丶要慈悲等等,这些好心应该有,但还要知道为什么。否则就很难做到,而且还会因为做不到而产生烦恼。当烦恼心生起的时候,所倡导的种种好心就不在了。
修行就是要掌控“心”的状态,解决人心的缺憾和不足。否则人们希望的好心就表现不出来。只有主动的积极投入的心,才是享受丶才是自由;而被动植入的心则是痛苦烦恼和束缚。
人生是修行,社会治理则是大修行,它决定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未来;决定着大众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把实证贯穿人生的全过程。只有注重实证,善于总结,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愿真理的光芒普照万物;社会因真理的照耀,光明而美好;人类因真理的沐浴,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appId":"wx1584ddb8196cf859","nonceStr":"sBVt9e1qlIue3wxv","timestamp":1757262890,"url":"https:\/\/m.chineseinla.com\/page_forum\/task_vtopic\/t_1625859.html","signature":"2f3c6c52ca1d06e64d14427e90c4703686e65b09","rawString":"jsapi_ticket=LIKLckvwlJT9cWIhEQTwfJzoAC9i202iYxncayIKHHAxGC7fBAaD5d6Xgcp0yJ1qu_1yePM5j6ih8BjGavgYoA&noncestr=sBVt9e1qlIue3wxv×tamp=1757262890&url=https:\/\/m.chineseinla.com\/page_forum\/task_vtopic\/t_1625859.html","title":"\u4f60\u7684\u7406\u5ff5\u7ecf\u5f97\u8d77\u63a8\u6572\u5417\uff1f","content":"\u4f60\u7684\u7406\u5ff5\u7ecf\u5f97\u8d77\u63a8\u6572\u5417\uff1f","image":"https:\/\/c3.nychinaren.com\/images\/wx_share_logo.png"}
打开华人资讯APP 查看最新消息
Advertiser Disclosure
猜你喜欢
更多>
匹克球拍,碳纤维匹克球拍,配有 16 毫米 Shark Power 聚合物核心,匹克球拍专为极致旋转和一致性而设计
85.99
149
Amazon
2025/09/01
SKG 迷你深层肌肉按摩枪,适用于男女,FSA 和 HSA 认证,适合男女的生日礼物,10 毫米便携式冲击按摩枪,带便携包,手持式肌肉按摩器,缓解疼痛,FS700
37.49
59.99
Amazon
2025/09/01
SKG 颈部按摩器,用于缓解疼痛,深层组织 6D 揉捏,加热,无线颈部和肩部按摩,适合男性和女性的礼物 H5 mini
32.39
59.99
Amazon
2025/09/01
Copyright © 2016-2025 ChineseInLA.com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隐私权政策》
《社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