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晚上临睡前突然看到前几天网购的登山帽挂在床头边,然后臭美的戴上在镜子面前比划着,男朋友经过的时候吐槽一句:像个大妈。然后若无其事的走开了,我愤愤的走回他身边,开始了一场争吵,他不解为什么一点小事我可以如此大作。
那一晚我故意在床上翻来覆去,后半夜还赌气跑到沙发上去睡,第二天早上他怯怯的给我道歉,然后为了迁就我,还特地陪我去教会做礼拜,巧的是,那天的主题刚好是“My not so perfect family”.
在牧师用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幽默的表达了他和太太在生活中的争吵和扶持,听得台下笑声此起彼伏,我在笑声中陷入自己的沉思里……
如果说学校是让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那么我们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里似乎缺少了一个系统的教育我们爱与被爱的地方,我们所有的家庭观念都来自父母和身边的人,可是人无完人,两个不完美的人怎么可能组成完美的家庭?所以我们现在整日强调的原生家庭以及相关的伤害都是难以避免的。
当大多数人的家庭观念都来自自己的父母的时候,这必然产生了一种旧观念与新时代脱节的情况,比如80后和90后的父母,受着老一辈的思想,女性大多数都是嫁鸡随鸡,生儿育女做家务,大环境这样她们也不抱怨,然而他们的独生子女们在这种家庭里成长却形成了两套家庭观念,一个是来自独子的家庭观,他们认为以后长大了娶个媳妇就应该像自己的老妈为家庭为爸爸那样付出,伺候公婆;另一个是来自独女的观念,从小被父母宝贝一样的宠着,找个老公也应该把自己宠成公主。
当然还有各种离婚啊,家暴啊,独守儿童啊,所以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出现,他们无法将就,因为他们来自原生家庭的家庭观不完整,他们或者无法屈居对方,或者无法信任对方。在成长以后他们慢慢向年龄妥协,委屈的活在自己的家庭里,再把这种憋屈的生活方式传承给自己的孩子。社会不能予以疏导这些结症,却给这些有结症的人扣上社会道德的帽子,所以之前有一篇帖子叫《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不高兴》。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的伤,有时候比问题可怕的是我们从来不去想原因,而更可怕的是我们即使知道了原因却已经相信自己无力改变。
我来美国后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形,美国人的心里家庭第一,工作第二(我之前一直以为中国人是最有家庭观念的民族)。而美国人把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孩子教育,事业的规划,夫妻相处等等的学问在宗教里被系统化的传承下来,通过每周pastor的传道,讲解,让大家更深刻的去体会人生,善意的面对他人,珍惜亲人和时光,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每周去church不是去求神许愿,而像学者对知识的渴望一样,是follower对人生的理解的追求,是一种自省的机会。
所以当我和bf在church里,pastor在台上侃侃而谈夫妻之间赞美丶爱抚丶感恩的力量时,bf紧紧的拽着我的手,最后pastor让所有的情侣都站起来对视对方,亲口告诉对方:“we can do it.”
这是一种形式,可我们永远不要低估某一刻形式的力量,就像你站在神父面前说“yes,I do”一样神圣,你相信那一刻可以克服一切。
我想我可能渐渐明白为什么华人到了美国后会慢慢变成一个Christian,不是因为寂寞,不是因为孤独,不是仅仅为了适应主流社会,而是在这里填补了我们在国内学校空白的一课,爱与被爱,接纳与包容,自信与自省。
热门评论
christian chen
2018/04/25
1
是的,神就是爱!
最新评论
飞天的小猪
2018/04/26
看过一本书《当我遇见一个人》 李雪著 ,墙裂推荐一下: 早期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内化成我们的性格,决定了命运。 人的一生,就是在一遍遍轮回童年的幸或者不幸。童年经历如木马程序一般写进每个人的潜意识,精准控制着人生轮回。打破轮回从看见自己和孩子开始 以下是复制的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关注母婴关系的书。母婴关系就像人生的背景色,孩子越小,与抚育者的关系对其一生的影响越重大。孩子通过内化与父母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童年的关系模式与长大后的事业丶婚恋丶养育等,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会把心理创伤传递给孩子,无论意识上多希望孩子不再受苦,但潜意识总在制造相同的陷阱。这本书讲述如何为孩子的一生奠定温暖扎实的人格基础。这个基础就像定海神针,无论外界的风浪有多大,都能稳住中心,化解度过。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每个人看清自己的童年故事,从自己内在的痛苦模式中解脱。我们透过对母婴关系的理解,来觉察自己的现状,从而对自己和孩子多一分允许,少一分评判和要求。
IRVINE_zhange
2018/04/25
"原生家庭的伤",这句话说准。 原生家庭的伤是一种惯性,父母对你的惯性,会让你形成一种惯性适应,以至你也会有一种惯性对待你的家庭和孩子。 老子《道德经》讲:自胜者强。当你战胜自己长年累积的惯性时,你就可以创造“原生家庭的幸福” 只要你的父母在你很年幼时没有过分到威胁你的生命,那他们对你的任何处理都有他的道理,你都应该孝。 而你能活在美国,估计多半是托你父母的福。 呵,没见你感激父母二十多年的生养,以及很多次在你关键成长期的支持,却抱怨原生家庭的伤,却在崇拜白人的那点教化。 圣经里有很重要的精神鸦片,一定会让你们这样不孝的人上瘾,因为一旦你认为是神的儿女,你就认为有理由抛弃父母。
5709開心如意
2018/04/25
我非常认同笔者的内容,华人家庭真的不比老外家庭重视家庭的相处,华人普遍认为赚钱比较重要。
christian chen
2018/04/25
1
是的,神就是爱!